內容簡介
一個盲眼的丈夫,要怎麼知道自己的太太漂不漂亮?
聽障人士何以能成為音樂創作者?……
X = 看、聽、嗅聞、觸摸、感受、思考、愛……
殘是一把刀,能傷也可以是開創……誰沒有缺點,只看到缺點或著迷於某種優勢,都是一種病,也是另類的殘!(p.6)
如果我們能擁有較廣博的視野,用「多元智能論」來重新定義聽障朋友的「能」和「不能」,我們就會發現,「聾人」的「肢體動覺智能」、「內省智能」和「自然觀察智能」都遠比「聽人」敏銳。(p.20)
「有了電動輪椅,」蕭俊男說,「我從此逃出父母想像的地界,像孫悟空有了觔斗雲……」(p.44)
在「黑暗對話」裡,氣定神閒的是盲人,慌亂無助的反而是明眼人。(p.87)
她有幅畫叫《畫中有我》,那個叫黃美廉的「小女孩」僅出現在畫布左方,大部篇幅則如同重金屬搖滾般狂烈的線條,火的紋路,像趙無極的大片山水竟從一個人的內在釋放出來,於是你必須解釋那就是黃美廉的內在與外在的相會,是「傷痕累累變成豐富的顏色」,是情感內爆後趨向飽和的和平。(p.136)
有個大男孩這樣談論他媽媽:「她就像其他的媽媽,不過是坐在輪椅上(罷了)。」(p.151)
我們,並不如你想像的那麼「殘」……
本書由呂政達先生採訪數十位身心障礙者,清楚解析那個殘疾本身是什麼樣的狀態?他們如何利用其他感官及學習來建構一般人自然可得的認知?遭遇的偏見甚至歧視有哪些?什麼才是他們最大的困境?現代科技及經驗如何大幅擴充他們的各項能力?
然後我們可以知道,在現今的台灣,身心障礙者早已不是我們一直以來所以為的「殘障人士」,只要幫他們去除環境障礙、卸下我們的偏見,他們儘管仍與一般人有些不同,但完全無損於他們完整的人格及人生,甚至是我們所要模擬、感受的對象,並為我們的生命帶來重要的啟發。
作者簡介
作者介紹
呂政達
1962年生,台南市人,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學士、台大國發所碩士,輔大心理系博士生。曾任《張老師月刊》總編輯、《自立晚報》記者和副刊主編暨總主筆、信誼基金會《學前教育月刊》主編、《魅麗雜誌》編輯總監等職。本身是位自閉兒的父親。
寫作內容包含散文、論述、心靈小品乃至政治相關,且獲獎無數,如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和評審獎、聯合報文學獎散文大獎、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、宗教文學獎散文首獎、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等。其散文〈諸神的黃昏〉並曾由導演張艾嘉改拍成五分鐘短片,為2011年金馬影展開幕片《10+10》的一部分。
著有《錦囊》《不落跑老爸》《爸爸,我們好嗎?:一位自閉兒爸爸的愛與煩惱書》《從霸凌到和解》《孤寂星球,熱鬧人間》《異考錄:一個作家的玩物壯志論》《長大前的練習曲》《丈夫的祕密基地》《走出生命幽谷》《與海豚交談的男孩》《怪鞋先生來喝茶》等四十餘種。
譯者介紹
目錄
序
特別收錄「得見」分享文(依姓氏筆畫排序)
重新發掘、看見身心障礙者所具備的另類能力 ──中華民國殘障聯盟理事長 馬海霞
同理或同情? ──華視點燈節目主持人 余秀芷
我這樣的人能用提款卡嗎? ──腦性麻痺患者、女作家 吳瑞璧
我站得比你還直 ──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助理教授 魏貽君
冷漠的歧視 ──罕病致殘社工人 蘇瑞臻
殘是一把刀 ──資深樂評人、作家 翁嘉銘
從每一天的言語開始 ──一九九三年十大傑出青年 黃美廉博士
就是要更像個盲人 ──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祕書長 楊聖弘
第一篇 聽障者的多元智能
多元智能論
聽障小作家喬安的文學路
聽障音樂人的故事
摸音樂、看音樂...
各界推薦/推薦序
范可欽 資深媒體廣告人
陳長文 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
馮祥華 國泰醫院前腎臟科主任
蕭煌奇 金曲創作歌手
同感推薦
內容試閱
第九篇:我能感受妳最美的臉
親暱地捏著老婆的臉頰,對著這張他從沒有見到,卻這麼親近的臉說:「臉啊,妳到底漂不漂亮呢?」
如果伴侶的眼睛看不見,那還需不需要裝扮?
首先,我們得面對一個迷思:盲人的伴侶,難道都隨隨便便、邋遢到家嗎?
對於范雪,她大概就會第一個站出來投反對票。
不當黃臉婆
「我要面對的不僅是家裡的先生,我會和他獨處,但我也要面對外面的世界。總不能出去讓人家說,我家有個黃臉婆。」
范雪的丈夫是名視障朋友,但她出門時,多半還是會化妝,范雪有句名言:「女人不化妝,跟沒穿衣服一樣」。她仔仔細細的化妝,一個步驟都不馬虎,粉底、胭脂、香水都是必備的。有一次,她陪丈夫出門,要丈夫等等,她要去補一下粧,她坐在梳妝台前,這一補就讓丈夫足足等了一個鐘頭,差點就要遲到了。
范雪買了多種牌子的化妝品,每種的瓶子形狀和功能都不一樣,香氣非常的濃,常常吸引丈夫好奇而打開化妝櫃,摸摸這些瓶子,詢問每種香氣的來源和功能。丈夫對范雪兩頰的腮紅,非常的好奇。范雪曾跟他閒言一句:「擦了這種腮紅,臉頰兩側就跟蘋果一樣紅撲撲的。」想不到丈夫正色問道:「臉頰變成紅蘋果,這對女人很重要嗎?」范雪沒好氣的回答:「不是變成蘋果,我又不是華盛頓蘋果,是很像蘋果的顏色。」
其實,范雪平常化妝,也沒有抹得大紅大綠的習慣。有一次在宴會上,有位女士的嘴唇擦成接近紫色的暗紅,她就看了很久,忍不住跟丈夫說悄悄話:「看哪,三點鐘方向有位太太的嘴,就像過熟的蘋果。」丈夫啼笑皆非答道:「我又看不到,看什麼看?」
感受妝扮
在一些正式的場合前,像范雪要出去見客戶,她會用眉筆畫睫毛,整套的粉底在梳妝台前忙著打扮。丈夫默默走過來,摸了摸她的瓶瓶罐罐,丟下一句評語:「喔,今天很慎重的樣子。」
丈夫對妻子的化妝,自有一番感受和接收的方式。最少可以分成十種方式:
第一, 摸妻子的化妝品,就可以知道她今天的打扮程度。
第二, 聞妻子身上的香味,也可以八九不離十。
第三, 問妻子今天美不美,讓她自己評分,從一到十。
第四, 聽聽別人對妻子的意見或評語。
第五, 從妻子停留在梳妝台前的時間長短,也可觀出一些端倪。
第六, 注意妻子在衣櫃前停留的時間,會不會拿出幾件衣服來做搭配。
第七, 聆聽妻子身上有沒有首飾發出的聲音。
第八, 和妻子一起出門後,聆聽別人的悄悄話。當然,別人若全無反應,那也是一種反應。
第九, 留意妻子會不會去美容院做頭髮。
第十, 憑直覺。有位丈夫就說,妻子化妝後講話的聲調會變得不一樣,這種感覺很微妙,或許是因為變得有自信了,他不知道的是,其他女性是否也是如此?
本身是盲人的曾淑媛提到,她參加的合唱團要上台表演前,視障的團員會自己化妝,或是互相化妝。她們穿著素樸的旗袍,表現出整體感,也用同樣的化妝模式,所以並不難。大體就是撲一點點的粉,把頭髮紮起梳成髻,噴一點點香水,這樣上台就顯得高雅亮麗。
平時練合唱時,大家已經很熟,不會去注意有沒有化妝的問題,但到了正式的場合,曾淑媛說,有了化妝和打扮,感覺就變得很不一樣,整個心情也莊重了起來。幾次以後,熟門熟路了,化妝一點也難不倒曾淑媛。
品味—不一定用看的
尤喜很喜歡老婆穿上...